招聘與培訓發展
人員招聘與培訓是組織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,依照市場規則和本組織人力資源規劃的要求,通過各種可行的手段及媒介,向目標公眾發布招聘信息,并按照一定的標準來招募、聘用組織所需人力資源的全過程。作為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環節,人員招聘涉及規劃、途徑、組織和實施等許多方面。它是組織獲取人力資源的第一環節,也是人員選拔的基礎。
培訓管理體系設計
培訓體系設計包含以下幾個方面:
一、培訓體系
構建培訓體系前,打造企業培訓文化
1、將培訓與領導層績效掛鉤,控制5%左右;
2、適度的宣傳,提高培訓信息的傳播;
3、泰勒的胡蘿卜大棒原則,推進各部門重視部門培訓;
4、有效的激勵。
完善的培訓管理體系包括的內容:
1、運作層面
圍繞崗位能力模型:培訓需求分析(核心)—培訓計劃制定—培訓計劃—培訓實施—培訓評估—培訓需求。
2、資源層面
基于培訓管理IT支持系統上,整合培訓課程庫、培訓師資庫、培訓管理組織/人員、培訓設備等資源。
3、制度層面
報名-學籍管理-內部講師管理-外部講師篩選-費用管理-新課程開發管理。
培訓各階段目標
1、短期目標—提高個人或部門的績效,對象為相關經理、員工;
2、中期目標—資質提高/發展,工作技能發展,支持職業生涯發展。對象為部門經理、員工、HR
3、長期目標—公司文化的改變,配合公司長遠的發展。對象為總經理、員工。
二、課程體系
課程體系的分類:可從管理技能、職業素質、企業文化、制度學習、行業特點的專業課程等,一般控制在10-15類課程。
課程體系的設計:
1、可從培訓體系的三個層面,運作、資源、管理方面設計課程。
2、樹立公司業務流程,形成一條線,針對其中各個點來設計課程。
3、根據以往培訓記錄、集團資源、內訓師/專家/經理、同行/協會/行業、客戶及客戶要求、培訓公司等。
三、培訓需求
培訓需求的參考因素
1、組織層面:結合公司文化和經營策略、業務重點、組織架構
2、職位層面:崗位職責、勝任能力
3、個人層面:績效評估、人員發展
需求調查的方式
1、傳統的需求調查:調查問卷
2、現代需求調查: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需求
優點:參與性好。精確度高
缺點:要求各部門主管很專業、已建各崗位的勝任力模型、各崗位職責說明書要很專業、評估人的評估技巧要求高、人數越多工作量越大
3、綜上,采取靜態需求與動態需求結合的模式
靜態培訓需求課程—可由培訓部門提供課程,菜單式課程。靜態課程與崗位相匹配,與個人無關。
動態培訓需求課程-結合個人需求,在靜態培訓需求基礎上加以調整或增加。
四、培訓計劃
培訓預算參考數據
培訓預算所占:按人事費用(薪資、津貼、福利、保險)3-8%
培訓預算所占:按年營業額 0.5-3%
培訓預算所占:按公司利潤 5-10%
培訓計劃要看得到“業績”、要有一定影響面、要與需求相關
五、課程管理
培訓課程體系的建立,歸根結底是培訓需求到培訓課程轉變,為企業不同層次和不同階段人才的能力提升量身訂做的課程,提升員工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能力。一方面保證人才能力滿足企業發展所需,另一方面為員工成長發展提供助力。
培訓課程體系是由一系列具有內在邏輯性和關聯度的課程相互作用、聯系而形成的完整體。從企業培訓課程體系的內在邏輯性和關聯度來看,一個系統的培訓課程體系需要以企業戰略為導向,確保培訓課程體系的針對性;以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為路徑,確保培訓課程體系的層次性;以組織中崗位為基礎,確保培訓課程體系的實用性。
第一步:搭建培訓課程體系框架
第二步:戰略能力分析
第三步:劃分戰略能力層級
第四步:需求呈現
第五步:課程開發與管理
第六步:培訓組織與實施
六、培訓評估
反應層 Reaction
學員對培訓的主觀感受和看法,可通過訪談、問卷調查進行評估
學習層 Learning
知識、技能、態度方面的收獲,可通過筆試、模擬、態度調查進行評估
工作應用層 Job Application
工作中行為的改進,可通過問卷調查、面談、直接觀察、業績監測、專題研究、實踐計劃進行評估
業務結果層 Business Results
組織經營業績的改進,可通過問卷調查、業績目標法、業績監測進行評估
投資收益層 ROI
確定或比較項目的成本收益
第五層次評估是培訓結果的貨幣價值及其成本,往往用百分比表示,重點是將培訓所帶來的收益與其成本進行對比,來測算有關投資回報率指標。
樸景信越可協作提供專業支持
培訓需求分析
• 通過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,對公司各序列員工的目標、知識、技能等方面進行系統的鑒別;
• 確定培訓對象需求、培訓內容需求和培訓資源需求;
• 提供從原始需求回顧、確定調查目標、確定調查內容、選擇調查方法/設計調查問卷、制定調查計劃、實施調查、撰寫《培訓需求調查報告》的全過程服務;
• 可以采用觀察法、資料信息分析法、績效分析法、訪談法、問卷調查法、標桿分析法、素質測評法等多種培訓需求調查分析方法。
培訓師隊伍建設
• 幫助企業構建由外部培訓師和企業內部培訓師組成的培訓師隊伍;
• 幫助企業建立起內部培訓師的選拔流程、選拔標準,通過一系列方式,從公司的各領域和層級的員工中 選拔滿足需求的內部培訓師,并分類定級進行管理;
• 明確內部培訓師的職責要求,為了實現對內部培訓師的培養,建議建立內部培訓師的發展通道,對不同等級的培訓師明確相應的任職資格要求;
• 建立內部培訓師評估標準,對內部培訓師隊伍進行考核,通過對考核結果的應用,實現對培訓師的激勵。
培訓課程體系的搭建
• 幫助企業構建多層次、系列化的課程體系;
• 遵循課程配置原則,實現對不同類型員工的培訓課程的個性化配置,體現不同類別員工對培訓課程要求的差異性,能夠為其專業職級的晉升提供支持和保障;
教材開發與管理
• 按照調研、編寫大綱、大綱審定、完成初稿、部門內初審等幾個步驟進行課程庫的內部教材的開發制作;
• 將企業內各部門所發生的典型案例,撰寫成案例并匯編成各類案例庫;整理標桿企業的成功做法撰寫成案例;
• 對外部培訓機構提供的教材,進行統一的引入和轉化;
• 不斷固化技術成果和規范知識管理,形成內部知識標準化和傳承機制。
培訓實施管理
• 在明確公司培訓需求的基礎上,幫助企業制定培訓計劃;
• 幫助企業建立起對培訓項目的過程控制機制,不僅關注“課中”,還要向前和向后延伸,同時關注課前和課后;
• 構建完整有效的培訓效果評估機制,使培訓管理形成閉環。培訓效果評估既要評估培訓的組織效果和培訓師的表現,又要評估培訓項目對受訓者的效果;
• 建立培訓管理相關制度文件,規范培訓工作,使之有據可依。